别让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4-0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成人的作用在于帮助他们得到更美好的爱,帮助他们培养对爱和性慎重思考的态度,而不是以自己的强势阻止爱的发生

 长大并不是一件残酷的事情,这个过程需要的不是成年人粗暴的干涉,而是爱护、同情、体谅,需要一点设身处地的思考,引领孩子在青涩岁月中获得坚实的幸福和快乐。毕竟,最好的年纪、最好的岁月,应该有最有意义的事情来做。

  ——编者

  ■张引墨

  孩子们并不想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对象,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跟他们好好谈一下这件事,因为这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  在我8年《中外少年》杂志编辑的工作中,有太多的孩子向我倾诉和询问有关感情和性的问题,有的孩子甚至千里迢迢跑到编辑部来咨询。最让我难忘的是2000年高考过后,我询问一位叫木青(化名)的同学她的高考成绩,她沮丧地告诉我:没考好,因为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,她还陪自己的好友,也是一位高三的同学去医院堕胎。

  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把这件事讲给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听,这件事引起了他的重视。他认为这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问题:中国的性教育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有严重的脱节。他觉得如果我们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查,可以给很多人启示和帮助。

  《藏在书包里的玫瑰》出版后,我曾收到哈尔滨一个女中学生的来信,她在信里描述了高中生活中,她如何在我的文字的帮助下了解自己以及了解别人。她还说,她知道了很多以前并不知道的事情和道理。实际上,很多西方的性教育专家,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定义为: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一群人。他们的意思是,这些快要长大成人的孩子,对很多重要的事情难免有些一知半解,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,可是却自认为自己懂了,这当然包括他们对性的理解。

  去年,我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一次讲演,一个男同学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。他说:在法国,深吻是一件很好的事,性行为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生。我对他们说,性很美好,但是这件事里隐藏着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情。第一,我采访过的中学生,没有一个在第一次的性行为当中享受过性的乐趣,反而,这件事让他们狼狈不堪、后悔不迭,因为他们不成熟,无论是心智还是身体。第二,性关系不只是身体关系,更是感情关系,我们可以使用各种避孕工具,避免身体受伤害,避免怀孕和性病,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工具或一种药可以防止感情上的伤害,这种创伤会像伤痕一样,留在你们心头,不断出血化脓,伤及一生。

  2002年到2003年我采访的对象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,而2005年到2006年采访的对象基本出生在1990年左右。因为采访对象出生时间上的变化,《藏在书包里的玫瑰》一书所讲述的5个事实,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,无论他们处在10年前还是今天,无论他们怀有哪种理解爱的方式,不管是哪种获得爱的行为,都没有好坏和高低贵贱之分。对于孩子而言,他们觉得自己终有一天会结婚,并拥有自己的家。他们会向我描绘理想的对象的样子,同时也有实现不了这个愿望的担忧,所以成人的作用在于帮助他们得到更美好的爱,帮助他们培养对爱和性慎重思考的态度,而不是以自己的强势阻止爱的发生。

  我们的父母忽略了这些问题,甚至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在这些将来还要高考的孩子身上出现,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因为他们在学习之余,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自我、寻求独立,包括他们在性方面的思考也是与寻找自我息息相关的。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是,调整自己的想法,获得可以帮助孩子的方法,在对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放下包袱,竭尽全力。这个教育的收获对孩子的一生而言,得到的好处会超过父母的想象。

  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模式来塑造孩子,他们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置于和我们的看法同等的地位,并期待我们能够认真地对待他们的看法。好多在成年人看来忧心忡忡的问题,在孩子的眼里,根本就不是问题,他们只是在经历自己的生活。他们或许会重复上一代人的梦想和错误,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故事,注定不能与别人的故事重复。

  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需要既直观又感性的学习经验,打破爱情神话,安全跨过成长中的每一步危险,而不必非要品尝失败,遍体鳞伤地长大。在西方发达国家,性教育被定位为人格教育,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知识,与性有关的价值观、态度和分辨能力,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,责任(性道德)。这些内容要从认知、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3个方面进行讨论,不但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,同时让他们讨论自己的观念与态度,并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。

  在成书的过程中,我们也碰到诸如“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”“为什么采取访谈的形式而不是其他”等问题。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在《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》一书的前言中有一段表述:“由于我的样本很少,所以没有任何统计意义,也不能进行任何统计推论。我只是把这项研究视为一项探索性研究,其中所有的材料只具有‘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’的意义,不具备对更广大人群和更大范围现象的代表性。”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解释。至于访谈的形式,则是因为中学生一致认为:他们并不想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对象,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跟他们好好谈一下这件事,因为这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